【课堂笔记】20200519,刑事诉讼法-梁文生

【课堂笔记】20200519,刑事诉讼法-梁文生

  

1. 公安机关框架:公安部-公安厅-公安局-公安分局-派出所(乡级)

  

第四节: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

五、公安机关在刑诉中的职权

1、有权进行勘验、搜查、扣押、通缉和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活动;

2、有权采用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和拘传等强制措施;

3、有权根据检察院的批准、决定或法院的决定执行逮捕;

4、有权决定立案侦查和撤销案件;

5、有权对侦查终结的案件提出起诉或不起诉的意见;

6、有权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的决定提出复议、复核的要求。

1. 公安不可以单独逮捕,只有检察院批准决定或法院的决定执行才可以。

2. 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享有(AC)A、批准逮捕权;B、执行逮捕权;C、提起公诉权;D、对贪污、渎职案的侦查权【分析】贪污渎职移交到监察委。

3. 可能参与公诉案件刑事诉讼全过程的机关(B)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司法行政机关【分析】公安机关只在侦查过程,法院在自诉案件全过程,检察院在公诉案件是全过程。

4. 下列机关中没有侦查权的是(D)A、国家安全机关;B、人民检察院;C、军队保卫部门;D、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

5. 2002年12月6日,周某受某国间谍机构的指派,到中国窃取国家机密材料,在作案时被当场抓获。本案应由(A)侦查。A、公安机关;B、国家安全机关;C、人民检察院;D、军队保卫部门

6. 何某为某市副市长,因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贪污罪在乙市监狱服刑。在服刑期间,何某有故意杀人之嫌疑,对于何某此行为,应该由(AD)行使侦查权。A.甲市公安机关;B.乙市公安机关;C.甲市检察院;D.乙市监狱

7. 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蔡某,因涉嫌间谍罪被有关部门立案侦查,继而被依法逮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该案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B.该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C.对蔡某的逮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批准;D.对蔡某的逮捕应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公安机关负责对一切案件的侦查 B.公安机关指挥对一切案件的侦查 C.人民法院无权进行侦查 D.人民法院可在公安机关指挥下对某些案件进行侦查

  

六、法条

[第一百零八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进行的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四)“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1. "近亲属"在三大诉讼法的规定都不同,刑事诉讼法规定最狭窄。

2. 同胞兄弟姐妹: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等。

  

第五节:诉讼参与人的范围

  

 

  

1. 侦查阶段还没有起诉称为“犯罪嫌疑人”;起诉阶段以后称之为“被告人”。

  

第五节: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

[一]当事人

当事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追诉或被追诉地位,执行控诉或辩护职能,并且与案件结局有直接利害关系诉讼参与人

1. 关键词:地位、职能、利害关系、诉讼参与人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1、概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当事人。

2、立案、侦查、起诉阶段:被怀疑犯有某种罪行,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3、审判阶段:被有起诉权的公民个人或者检察院指控犯有某种罪行,并被起诉到法院,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1. 注意:在自诉案件中,没有犯罪嫌疑人的称谓。

4、诉讼权利(重点)

1)犯罪嫌疑人的主要权利(9项):

① 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

② 申请回避

③ 委托辩护人;

④ 对检察院酌定不起诉决定提出申诉;

⑤ 要求亲自书写供词;

⑥ 申请重新鉴定和补充鉴定;

⑦ 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⑧ 核对询问笔录;

⑨ 对超过法定期限的强制措施请求解除

1. 有申请回避的权利,但最终决定权在于机关。

2. 不起诉还可以申诉:觉得自己没罪向法院申诉。

3. 供词:询问笔录:犯罪嫌疑人供述。

4. 中国没有沉默权。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但是是否与本案无关不是自己决定的。

5. 核对询问笔录:现场录音录像。

  

2)被告人的诉讼权利(12项)

① 了解被指控的罪行;

② 自行辩解和获得辩护人辩护;

③ 申请回避;

④ 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⑤ 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⑥ 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勘验和鉴定;

⑦ 最后陈述权;

⑧ 对自诉案件被害人提出反诉;

⑨ 上诉权;

⑩ 申诉权;

⑪ 控告权

⑫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1. 阅卷自带光盘刻光盘,卷宗内容多。

2. 被告人在审判阶段,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二)被害人

1、概念

  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因而与案件处理结果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当事人。指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2、被害人地位的复杂性

1)自诉案件中---自诉人

2)公诉案件中---被害人(通常意义上的被害人)

3)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1. 被害人陈述是法定证据种类之一

  

3、诉讼权利

1)有权对犯罪行为提出控告;

2)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案件,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3)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4)对于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有权提出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5)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6)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7)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判决不服,有权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无上诉权】

8)有权申请回避;

9)对公检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10)有权提出申诉;

11)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等等

  

4、诉讼义务

1)如实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案件事实;

2)接受公安司法机关传唤;

3)遵守法庭纪律;

4)不得故意提供虚假陈述,诬告陷害他人;等

  

(三)单位当事人

1、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高法解释》第208条: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应当由单位的其他负责人作为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与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同一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

2、单位被害人(与被害人类似)

  

(四)自诉人

1、概念

自诉人: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2、范围

1)被害人本人;

2)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时)

3、地位:原告身份,独立、完整的诉讼地位

4、诉讼权利:

5、诉讼义务: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一、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1、概念

  是指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并要求赔偿的人。

  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并在刑事诉讼中提出赔偿请求的人。

2、类别:

1)被害人;

2)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

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4)人民检察院--只能在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且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才可以提起,而不是应当提起。

  

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1、概念

  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依法负有赔偿责任,并被司法机关传唤应诉的人。

1. 【注意】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不等于被告人,而是赔偿责任人。

2、法条

《高法解释》[第八十六条]

  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责任人包括:

1)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

2)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3)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4)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5)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1. 被-共-监-继。

2. 甲6岁,乙5岁,甲把乙的眼睛弄伤。原告是谁?被告是谁?【分析】原告是乙,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法定代理人。甲是行为犯,被告是甲,因侵权行为而赔偿损失,甲作为被告没有钱,财产承担责任,追究甲的监护人。被告一:甲;被告二:甲母;被告三:甲父。乙为原告;甲为被告,分别由其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父母为其法定代理人,但是当事人仍是未成年人本人。

3. 2002-2-55)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下列哪些人或单位是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 A.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 B.已经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C.应当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个人 D.应当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

4. 2003-2-56)甲、乙、丙三人共同伤害被害人,检察机关对甲和乙提起公诉,对丙作了不起诉处理。被害人欲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应将甲和乙作为共同被告 B.应将甲、乙、丙作为共同被告 C.既可将甲和乙作为被告,也可将甲、乙、丙作为被告 D.由于只有丙有赔偿能力,可以只以丙为被告【分析】被害人有选择权,可以自由选择。AB错在“应当”。

  

[二]其他诉讼参与人

(一)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是指对于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并直接代理被保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人,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二)诉讼代理人

1、概念

诉讼代理人:是指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的诉讼参与人。

1. 代理:法定代理、委托代理、指定代理。

2. 委托代理:双务合同,双方协商后进行委托。

3. 法定代理: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代理权而进行的代理。

4. 指定代理:指定某个单位作为监护人。

5. 诉讼代理人是委托代理人的一种,只适用于诉讼。

6. 要式:必须以一种形式。要式行为:两个行为必须签订合同。

7. 民间借款可签合同,也可以不签合同。

  

2、法定代理人和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1. 实务中律师与当事人签署的全权委托代理,其实属于一般代理,有特殊条件规定做特别代理。

  

3、三大诉讼法近亲属的范围

 

1)刑事诉讼法的近亲属范围:两代

2)民事诉讼法的近亲属范围:三代

3)行政诉讼法的近亲属范围:三代+

  

(三)辩护人

辩护人:是指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监护人、近亲属的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参加诉讼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的诉讼参与人。【独立法律地位,与代理人不同】

  

(四)证人

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况并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人。

  

(五)鉴定人

鉴定人:是指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聘请或指派,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事实的某个专门性问题提出鉴定意见的诉讼参与人。

  

(六)翻译人员

翻译人员:是指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聘请或指定在刑事诉讼中从事语言文字翻译工作的诉讼参与人。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看待人民法院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职权?

2、如何看待人民检察院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职权?

3、如何理解被害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4、如何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5、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有何区别?

   

  

———————————————

附件

PPT】第2章: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主体.pptx

  

【课堂总结】

公安机关的职权、对应法条;

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概念、权利、义务;

被害人的概念、地位、权利、义务;

单位当事人的概念、分类;

自诉人的概念、范围、地位、权利、义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概念、类别;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概念、法条;

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的概念;

法定代理人和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三大诉讼法的近亲属范围。

  

【标签】

刑事诉讼公安机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被告代理近亲属

  

20200519_08:00

“法学电子书”微信小程序-学习笔记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