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法学电子书”

【课堂笔记】20200515,民事诉讼法-张喻忻

【课堂笔记】20200515,民事诉讼法-张喻忻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四)庭前证据交换规则

1、概念

庭前证据交换:是指开庭审理前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相互就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材料出示给对方,并就对方的证据材料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活动。

  

2、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20年5月1日施行,下称“《新民事证据规定》”)第56~59条:

[第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四项的规定,通过组织证据交换进行审理前准备的,证据交换之日举证期限届满。

   证据交换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第五十七条]

  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通过证据交换,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收到对方的证据后有反驳证据需要提交的,人民法院应当再次组织证据交换。

[第五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逾期提供证据的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可以结合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过错程度、导致诉讼迟延的情况、诉讼标的金额等因素,确定罚款数额。

  

1. 证据交换,双方提供证据,举证期限届满后还能不能举证?(新《民事证据规定》)[第五十一条]

(1)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2) 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十五日,小额诉讼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七日。

(3)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的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期间限制。

  

(五)公开查证规则(已被修改)

1、概念

公开查证规则:是指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应当保密的证据外,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当庭出示,在公开审理的法庭上经双方当事人辨认、质证。未经当庭查证的证据,不得径直作为定案根据。

  

2、法条(新旧对比)

1)旧《民事证据规定》[第四十七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2)新《民事证据规定》[第六十条]

  当事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或者人民法院调查、询问过程中发表过质证意见的证据,视为质证过的证据。

  当事人要求以书面方式发表质证意见,人民法院在听取对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书面质证意见送交对方当事人。

1. 证据可以不在法庭上公开查证,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或者人民法院调查、询问过程中发表过质证意见的证据,视为质证过的证据。

  

(六)交叉询问规则

1、概念

交叉询问规则:是指由当事人或其律师在法庭上对证人进行的盘诘性询问。

  

2、法条(新旧对比)

1)新《民事证据规定》

① [第六十二条]

  质证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

  (二)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

  (三)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审判人员对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后,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由审判人员对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后,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②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接受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证人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或者人民法院调查、询问等双方当事人在场时陈述证言的,视为出庭作证。

  双方当事人同意证人以其他方式作证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

  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证人以书面等方式提供的证言,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旧《民事证据规定》

① [第五十五条]

  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② [第五十六条]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1. 刑法案卷用“讯问”。民事案卷用“询问”。

2. 亲历性原则。对所有证人而言,叙述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旧规则对证人的亲历性原则,新规则不是太强调,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证人以书面等方式提供的证言,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课堂总结】

庭前证据交换规则的概念、对应法条;

公开查证规则的概念、对应法条;

交叉询问规则的概念、对应法条。

  

【标签】

民事诉讼证据公开询问讯问证人

  

20200515_10:00

“法学电子书”微信小程序-学习笔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